· 

斯拉夫諾耶-俄羅斯自給自足的祖傳家園聚落

斯拉夫諾耶裡有很多的小孩子
斯拉夫諾耶裡有很多的小孩子

作者:連心(Stefan Veda)

譯者:江智恩

轉載自生態台灣,2016.01第50期

 

我在2014年看了一部動人心弦的電影,描寫俄羅斯祖傳家園聚落斯拉夫諾耶的故事。這些深受啟發的善良百姓,用他們的勤勞雙手,把天堂再一次帶回地球。

在莫斯科以南120公里的圖拉州,150多個家庭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安家落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選擇的人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為了利益眾生、保護大地母親,大家要把這裡打造成祖傳家園聚落,回歸到更自然、健康、快樂、富足、與和諧的生活。

斯拉夫諾耶DVD,2015年拾光雪松出版。
斯拉夫諾耶DVD,2015年拾光雪松出版。

這裡的糧食自給率已達50-60%。除了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機可以提供電力外,城市的供電網路也在最近連接到這裡。為了保護大地母親,房舍都以生態工法建造。這幾年,斯拉夫諾耶也蓋了學校,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能在這個安全、清淨、適宜生活的地方長大。看到這些快樂、自由、健康的孩子,在這麼好的環境長大,我實在忍不住心裡的激動。

我看了幾遍這部電影,瞭解到它其中確有深意,便想把這部電影、和這片聚落介紹給全世界。所以我和我太太就先將這部珍貴的影片翻製成德文版、接著再翻製成中文版本。

 

在四月發行了這部影片後,我訪問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安德烈‧沙德洛夫。他本身也住在斯拉夫諾耶聚落。

安德烈,請問斯拉夫諾耶聚落是何時、如何建立的?
斯拉夫諾耶家園聚落是在2003年成立的。當初有一群積極投入的參與者,在俄羅斯的圖拉州買下了超過500公頃的地。

斯拉夫諾耶的導演:安德烈沙德洛夫,和他的妻子塔提安娜。
斯拉夫諾耶的導演:安德烈沙德洛夫,和他的妻子塔提安娜。

你和你太太甚麼時候搬來的?
我們是2007年來的,2010年後就在此定居。

你可不可以介紹一下自己、家人、和你們的家庭農舍?
我們是沙德洛夫家族的安德烈、 塔提安娜 ,以及路許查。
我今年39歲,太太30歲,兒子3歲。我們住的這塊地有1.5公頃,有一棟農舍、一間三溫暖浴室、一座倉庫、一個小池塘、一個花園、一個果園、一間室內植物園、還有一片森林。我們還養了貓和狗。我們吃素,不抽菸也不喝酒,身口意盡量保持平和。

 

住在斯拉夫諾耶,你最喜歡的是甚麼?
我喜歡這裡順應天地的生活節奏,天然健康的美食,好鄰居,乾淨的空氣,還可以重振我們祖先的傳統。

居民同聚,共享音樂饗宴。
居民同聚,共享音樂饗宴。

住在這裡的困難和挑戰是甚麼?
這裡的生活不免有其困難,但是我們把困難當成人生的功課,要面對它、了解它、做出決定、然後繼續走下去。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尋求彼此的互相理解。

 

你們用甚麼方法尋求彼此的互相理解?
雖然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但還是有些基本共識。一般來說,大家都同意與自然和諧共處、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尊敬祖先以及土地、彼此互助相愛,其實這些也是大家對彼此的渴望。

遇到要修路、蓋學校這類關係整個聚落的事,你們是怎麼達成決議的?別的聚落會給我們一些建議,然後我們投票採多數決,會議的主席是大家選出來的。

居民打造生態環保的土房
居民打造生態環保的土房

現在有150戶人家住在斯拉夫諾耶,你們希望這個聚落發展成多大的規模?
並不是所有的150戶都常住於此,有不少是在城裡工作居住,只在休憩時才來。我希望這裡的所有人一年四季都能住在斯拉夫諾耶。

 

你覺得十年後你和你的家人會過得如何?   
健康、快樂,愛人也被愛。

你覺得十年後斯拉夫諾耶會變得怎麼樣?
會更欣欣向榮!

自己生產的蔬果,右側可見居民自己發行的報紙。
自己生產的蔬果,右側可見居民自己發行的報紙。

想要成為斯拉夫諾耶的居民有甚麼條件嗎?

現在聚落裡已經沒有空位了。如果你能繼承這裡的地、或是有人願意把他們的地賣給你,你就可以在此定居。前提當然是你跟大家有一樣的渴望、理想,想要過一種健康的生活,也願意遵循自己的良知為人處事。

 

斯拉夫諾耶的居民靠甚麼工作謀生?
居民以後的工作也許會跟現在不太一樣,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在城市工作。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在這裡謀生,從事建築、做肥皂、烘焙、園藝、務農等等。像我們就拍電影、巡迴演出,天一亮就唱歌,喚醒大家的心靈。

前往一處自然的聖地,途中說故事的人正在跟大家講述古代智慧的故事。
前往一處自然的聖地,途中說故事的人正在跟大家講述古代智慧的故事。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寫過一系列關於阿納絲塔夏的書,我知道斯拉夫諾耶的居民受到這些書相當大的啟發。對這些居民來說,這些書的意義是甚麼呢?

對每個人意義各有不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一系列不可思議的書,把大家聚在一起,建造了這個聚落。

 

你和你太太讀過阿納絲塔夏的書嗎?
有,所有阿納絲塔夏的書都讀過。它帶領我們邁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弗拉狄米爾•米格烈的書給了我很多靈感、光明和良善,不只讓我創作不少歌曲和影片,也讓我改了壞習慣,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你為什麼想拍攝斯拉夫諾耶?
我拍電影,是想提升世界善良與喜悅的能量。觀眾看完電影,感覺到一股強大的正面能量,這股力量也會傳遞給我們的大地母親。我們正進入創造的時代,所以歌曲、電影也要散播光明、善良與喜悅。

你想對台灣的觀眾說些甚麼?
讓你的思想、言談、行為散發仁慈與光明吧。大地母親一直在等待我們溫暖的雙手、純潔的心靈,仁慈的時代已經來臨。

謝謝你接受訪問!
謝謝,不客氣!

 

 

精采節錄:俄羅斯電視台在斯拉夫諾耶的採訪片段。(提供者:vmegre.com)

圓木屋
圓木屋

主持人:我們現在就去斯拉夫諾耶生態村吧。一些精彩無比的人住在這裡,自己打造太陽能屋,在花園裡種水果與漿果。這裡是位於圖拉州的亞斯諾戈爾斯克, 放眼望去,沒有任何文明的痕跡。八年前,歐雷格,以及耶蓮娜米尼耶做了決定 : 要安家落戶,沒有比這裡更好的地方了。就這樣,他們建立了俄羅斯最早的生態村。
耶蓮娜:我們想要一片一公頃的土地,不能像那裡的一些小公寓一樣,只有600平方公尺,或是1200平方公尺。我們要整整一公頃的地,這樣才能有片自己的森林。
歐雷格:有片森林裡面才可以蓋個房子、造個花園,孩子也能在自然健康的環境長大。
耶蓮娜:還可以挖個池塘養魚,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
主持人:在她的家鄉莫曼斯克,耶蓮娜是個執業心理醫生,但老是挖掘別人的問題讓她越來越厭倦,她更想要挖的,是自己的花圃。歐雷格也是個食品業的成功企業家。跟合夥人幾次衝突後,他也開始受不了做生意,所以就把上班的西裝換成刺繡的寬鬆襯衫了。
耶蓮娜:城市的生活充滿困頓、擔憂、疾病、還有壓力,我們想要過一種不同的生活,一種腳踏在土地的生活。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
主持人:活在這麼清新的空氣裡,疾病和擔憂都離開了。米尼耶一家人著手打造自己的家園,首先動工的當然是他們的房子。在斯拉夫諾耶生態村裡,房子不是蓋成一般村落的小木屋,他們的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歐雷格和耶蓮娜的家,就是用黏土、沙子、和稻草蓋成的。在斯拉夫諾耶,他們喜歡用泥土蓋房子,自然又堅固。就像小時候用泥土塑模型一樣好玩。

孩子的教育在聚落裡是重要的一環
孩子的教育在聚落裡是重要的一環

歐雷格:像我們用黏土玩具蓋房子,四面的牆就是這樣搭起來的。55個朋友過來幫忙,一個半月就完工了。我們一輩子都住在城市的公寓裡,能住在親手蓋的房子裡感覺實在太好了,就像自己的家,自己的城堡。一走進去就感覺很平靜。
主持人:生態村民首要的建築原則,就是盡量少用人造的科技文明。因為這樣,這裡看不到管線、溝渠,電線或電線桿。自給自足是最主要的原則。利用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發電,用壁爐取暖。歐雷格和耶蓮娜的鄰居甚至用完全利用太陽供給能源。

索傑:我們把太陽能屋做了一些設計上的變化。為什麼叫太陽能屋呢?因為它全是靠太陽的熱源保持暖活的,我們就是想靠這種設計來取暖。注意這裡,這裡只有一大片玻璃。玻璃可以把陽光引進,又不讓熱能消散。但如果要靠它溫暖整個房子,得把這股熱能儲存起來。我們就靠這片又厚又大的土牆儲存熱能。這樣不僅可以省下很多暖氣的開銷,甚至有機會完全不用暖氣。
主持人:索傑‧德倫提夫是在莫斯科土生土長,在城市裡救治癌症病患的外科醫師。太太伊蓮娜也是一位醫生。7年前他們搬到了斯拉夫諾耶。現在他們搶救的是自然。這兩位醫生第一件做的事就是重新造林。他們已經在自己的地上種了300多棵樹。走在這片松木和橡樹林裡會讓人迷路。
索傑:一生中很難有機會做這種百世流芳的事,因為這些大樹會散播自己的種子,他們會繼續繁衍下去。我們開啟了這生生不息的循環,看不到它的終點。現在我們有條件為一些罕見的植物蓋育嬰室了。這些大樹會為他們遮風避寒。我們可以考慮種一些巨杉、櫸木。這裡的一切都相當希有罕見。請看這裡,我們的雪松長得實在太漂亮了。他已經長出粗壯的苗。
主持人雪松、巨杉、櫸木不是這裡唯一的稀有品種。米尼耶的圓頂溫室裡還有一片綠洲。不用特別照顧,這些熱帶水果和漿果每年都熟成結果,像是哈密瓜、柿子、葡萄、桃子、和西瓜。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的墊高土壤。

大伙圍聚在準備燃燒的營火邊,慶祝夏至的來臨。
大伙圍聚在準備燃燒的營火邊,慶祝夏至的來臨。

歐雷格:這裡面有木柴、稻草、一點糞便、灰、沙子、最後再鋪上肥沃的土壤,千層派就這樣完成了。因為這裡面很溫暖,植物的根很喜歡,他們自然就長得又快又壯。關鍵是要為植物打造一個溫暖潮濕的舒適環境。如果我們把這個溫室蓋得更大一些,裡面還可以種些樹、灌木、花、甚至一些蔬菜,像是蕃茄、小黃瓜等等。
耶蓮娜:對雜貨店裡賣的蕃茄,我一向敬謝不敏。我們只吃自己種的蔬菜水果。
主持人:這裡的居民自己養蜜蜂,吃蜂蜜當點心。他們向我保證蜂蜜又甜又香。這裡養蜂的方式很自然,完全不干擾蜜蜂的生態。
歐雷格:蜜蜂自己築起蜂巢,我們完全不加以干涉,也沒有用格子蜂箱,或其他一切東西。也就是說,蜜蜂完全按自己的舒適和便利,自己築起通風的巢。我們唯一的任務就像任何自然農法的蜂農會做的一樣,就是為蜜蜂提供最舒適的生活環境,就像我們為其他動物提供的一樣。
索傑:現在的生活感覺更充實、有創意、也更有意義了。最重要的是,我們更能自給自足,自己規劃時間,很自然的,我們更能為自己負責了。
主持人:這裡的150個家庭各自擁有一公頃的土地。鄰居都叫得出彼此的名字。關係到整體聚落發展的事,他們採集體決策。但所有的決策,都是保護每個居民能自由地呼吸這裡的清新空氣,能與自然和平共處。


 

 

作者簡介:連心(Stefan Veda)成長於奧地利,走遍半個地球, 曾生活於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態社區。他是生活和人類意識的探險家、拾光雪松出版社和L.O.V.E Productions的聯合創始人, 也是紀錄片《全新的我們─歐洲生態村與生態社區》的導演。 他夢想著人類的自由,並為這個理想努力不懈。他認為:人類的自由就是自給自足地生活在祖傳家園上,與自然和動物和諧地共存共榮。

Write a comment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