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阿納絲塔夏意象

「我們每個人應該取得一小塊土地,全心全意地創造真實的天堂樂園,面積再小也沒關係。我們一起來把自己在大地球的小土地變成盛開的花園,追隨神的楷模實現自己的精神吧。如果數百萬人在各個國家都這樣做的話,全地球就會變成盛開的花園,屆時不會再有戰爭,因為數百萬人都會沉浸在偉大的共同創造之中。」(《鳴響雪松8.1:新的文明》p.224)

「再過不久,國家就會出現強大的意象。這個意象將能消弭所有的戰爭,人類對美好現實的夢想,會在你的國家誕生,然後傳遍全世界!」(《鳴響雪松4:共同的創造》p.151)

人類汙染了空氣和水源、摧毀森林、虐待動物、引發戰爭,使地球成為殺戮戰場,充斥著黑暗力量……世界是心靈的具象顯化,我們以什麼樣的心靈創造了什麼世界?為未來的孩子準備了什麼生存環境?每個人都有權利在愛的空間、天堂樂園中快樂生活。請讓我們一起在阿納絲塔夏創造的意象上,創造一個能吸引台灣人的意象,使台灣成為地球天堂樂園的根據地:

在台灣的公民都會獲得一公頃的永久祖傳家園,與志同道合的鄰居——無論是什麼身份、語言、文化、種族——一起建立祖傳家園聚落。政府會通過法律,保障人民永久擁有祖傳家園的權利,且可傳承給下一代,並且對其作物和土地不徵稅。

在亞洲,台灣會成為第一個實現「一公頃森林家園」的地區,鄰國會前來效法取經。俄羅斯會全力支持台灣,一起強化阿納絲塔夏的意象,並與覺醒的神聖孩子協力合作,放下所有的軍事競賽意識,並簽下逐年削減軍事設備支出的歷史性契約。

中國將會為此變化感到震驚,但很快地,中國與台灣的大眾會覺醒,開始加入俄羅斯阿納絲塔夏創造的意象。各地的吠陀羅斯靈魂會因為這樣的呼喚而甦醒,當然,陳舊的黑暗勢力會極力反抗,以各種謠言恐嚇說這是什麼極端主義或黨派在煽動人民,並試圖再次激化各個族群之間的衝突與對立意識,一時之間營造出人心惶惶的恐懼氛圍。

然而,這次會勝利的是新的光明意識,各地的人們會開朗地笑著,以實際行動證明決心,建築出一座又一座的天堂家園,他們臉上的燦爛笑容與散發出的強烈愛之光線,將比恐懼更深深打動人心,比分裂更吸引人們心中的渴望,比憤怒更強烈地喚醒人們那失落許久的希望與光明意識。

【台灣的變化與對話】

台灣開始有更多人注意到阿納絲塔夏的訊息,並在各處陸續成立讀書會討論此系列的書籍。隨著訊息的分享,許多人開始到鄉下買地,一邊在都市做兼職的工作,一邊規劃未來的家園;有些人記起自己的親人有塊地,甚至有人憶起自己有塊被遺忘許久的地,而開始回到土地上;有人辭去對環境有害的工作,並找了和建設未來家園相關的工作,像是維護山林、販售有機食品;有人沒錢買地但不想等待,直接租一塊地開始在上面搭帳篷,打造起家園;有人舉家從台北搬到台東的土地上,徒手打造起家園;有人決定不離開自己出生的都市,於是在離都市不遠的郊區找地;也有人直接向里長或市政府要求認養花園或閒置的零散空地,以實驗阿納絲塔夏的農作法。這些人首先開始種植一些容易入手的蔬果、野菜和花種,例如地瓜、花生、桂花、茉莉等等,之後和林務局申領免費的樹苗和灌木植物,或是自行培育果樹的種苗,以種植空地上;而其他住在都市的人也想盡辦法將森林家園的概念運用在都市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有些人驚訝地發現,街道變得更乾淨了,還多了許多生機盎然的盆栽與秀氣可愛的樹苗,慢慢地,許多都市中的空地開始不再是無人關愛的雜草,圍在四周的鐵皮圍籬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用心規劃並種植的灌木叢與樹苗,例如茉莉、朱槿、薔薇、鳳凰樹、臺灣欒樹等等。而空地中間,出現了許多樟樹苗、茄苳樹苗、烏桕樹苗、槭樹等,角落則圍了一圈翠綠的香蕉樹,中間還放了小椅子,可以讓人坐著納涼;另一個小角落則長了幾株土芭樂樹、經常掛著小果實的木瓜樹、葉子會飄出清香的柚子樹等各種本土果樹。而剩下的空地,則像一座渾然天成的美麗菜園,有鮮嫩的地瓜葉與毛茸茸的南瓜葉,圓滾滾的美麗蔥花點輟其中,注意看的話,甚至可能會發現長得各形各狀的薑,以及其他各式各樣常見的可食植物與野菜等等。

經過的路人總是不禁想到裡面逛一圈,而在看了這些空地之後,他們可能會注意到一個角落的小桌子,上面擺放許多有著美麗圖案的書籍,是阿納絲塔夏的訊息。路人也許還會遇到種植的人,他們好奇地問起空地與書籍的故事時,將會聽到人們是如何運用阿納絲塔夏的訊息來改變了生活,這樣的故事不斷發生在台灣本土,且還不只一個,若幸運的話,他們還能帶走一套帶著愛與善意贈送的書籍。

聽過故事並看過書籍的人們,回到家時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令家人注意到並感到好奇,當家人聽著回來的人滔滔不絕地分享在空地上的所見所聞時,會想要親自去看看空地。接下來,人們會密切注意著阿納絲塔夏的訊息,他們回到家時不再關注電視節目或網路訊息,而是興奮地和家人分享今天又發現的新空地、新種下的樹苗、新開花的灌木。人們開始主動走出家門,拜訪身邊的鄰居,談論起建立祖傳家園的可能性。起初鄰居只是好奇地聽著這些故事,但之後他們去看過一個又一個種滿樹苗與長滿鮮花的空地後,想法便不一樣了。隨著越來越多公寓的住民注意到這些故事後,其中一個住民主動召開了公寓委員的會議,前所未見的,有高達七成以上的居民都出席了,人們圍成一圈,討論著他們在街道上所看見的變化,並開始談到祖傳家園的概念與可能性。

有人會說:「看看這些空地,雖然不大,卻開滿了鮮花與果實,蜜蜂在其中穿梭飛舞,五顏六色的蝴蝶到處亂飛,令人眼花撩亂。我們的孩子放學都在那邊玩到不想回家了,回來還吵著他們也要一個這樣的花園。」

其他人附和同意,另一個人說:「孩子們當然想要這樣的花園與空地。我們的公寓空間實在是太沉悶了,看看我們的房間,除了電視、電腦、電話以外,還有什麼可以玩的地方?我們應該要來改變一下我們的居住空間,讓我們住的地方也可以長滿花朵與植物,吸引鳥兒到來。」

「但是,有許多人沒有陽台。我家住的那一邊也沒有太陽,更沒有土地,要怎麼種植物和樹木?」一位家庭主婦問道。

一位有兩歲女兒的父親回答:「你說得沒錯,我們住的公寓太擁擠了,不但不適合植物生長,也對我們的健康與孩子的身心造成壓力。這表示,我們需要重新規劃居住的空間。」

家庭主婦看向那名父親:「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搬家嗎?」

有一個看起來約20幾歲的女生說話了:「阿納絲塔夏說過,我們應該要先將自己住的地方清理乾淨,不然搬到其他地方也是會造成破壞與髒亂。」

住民們看著女孩,專注地聽著下一段發言:「我想,我們可以先稍微了解和比較一下現有公寓與森林家園的差異,然後去思考怎麼改善現有的社區生活。」女孩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男孩,她的弟弟點了點頭,於是女孩繼續說下去。

「我與我的弟弟先花了許多時間去觀察我們居住的社區情況,了解到這裡有幾棟大樓、有幾個居民住在這裡、馬路與交通的規劃怎麼架構出了現在的社區。我們概略估計後,發現在同樣的土地面積上,現在的公寓或許可以容納較多的住戶,但其生活環境的品質則遠不如森林家園的居民。例如,我們這個社區現在有500個住戶,但其平均生活品質則遠不如住在森林家園的50個住戶。

「原因很簡單,這500個住戶無法擁有自己的一片森林與可種植野菜蔬果、花草的空地,他們無法取得帶著愛意為他們而生的蔬果與野菜,而必須去超商或菜市場購買生產過程不明的不新鮮食物。另外,雖然500個住戶聽起來是一個大社區,但裡面認識的鄰居可能不超過10個,甚至可能就算認識了,也沒有什麼良好的關係品質,更可能的是有許多爭吵與對其他住戶的不滿。

「另外,在封閉式的公寓空間裡,人們無法呼吸新鮮流動的空氣,甚至可能無法曬到充足的陽光,還必須仰賴空調來調節室內的溫度與溼度。然後,在工作了一整天後,公寓居民回到家後的休息時間,往往都花在電視節目或網路上,或其他3C之類的電子產品,或者是煩惱下個月的開銷支出,或其他的各種生活挑戰。上述的種種因素,都會影響公寓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態。」

女孩說到這裡時停了一下,許多人不斷地點著頭,同意上述對公寓生活的描述。於是女孩繼續說下去:

「而森林家園的住戶則過著另一種不同的生活。這些居民在土地的四周種下了許多會開花的植物作為籬笆,可能是飄著濃郁香味的梔子花、或是純潔美麗的野薑花、優雅可愛的野牡丹、很像鳳凰樹的藍花楹、羊蹄甲……總之,這些籬笆是有生命的,會隨著四季而開出各種花朵,這會為居民帶來美好的心情。居民也在家園中種植了約300棵樹,創造一個小森林,包含許多可食用的果樹,如木瓜、芭樂、柚子、橘子、蓮霧、芒果、楊桃、琵琶、酪梨、橄欖、桑樹、構樹、獼猴桃等等。這些果樹就是家園中最好的水果攤,會按照一年四季為照顧它們的人結果,而且是帶著愛孕育出對照顧者身心健康最有益的果實。」

「媽媽,我也想要吃森林為我生的水果。」一個五歲的孩子說。這句話引起了在場大人的微笑與讚同,女孩也對孩子給了一個溫暖的笑容,並繼續說下去。

「因此,在各種美麗植物的環繞下,森林家園的居民很容易維持好心情與取得新鮮的水果。除此之外,居民可以在其中的空地上種下各種適量的蔬果作物與野菜,而因為一座森林的生態系統,可以透過自然循環讓土壤維持在一定的肥沃程度和土壤成分上的平衡,因此蔬果可以輕易地在其中成長。由於是從森林滋養的健康土壤中吸取養分,蔬果作物與各種野菜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取得所需的自然元素,也因而不易遭受蟲害或病菌的侵擾,還會比在溫室作物的風味更好,當然這些食物也絕對有益於居民的健康。

「除此之外,森林家園可以生產出新鮮的空氣,也可以淨化地下水源,並且不需要什麼額外的維護成本。自然的生態系統會自我更新,生生不息地循環下去,甚至會在人類愛的照顧下長得更好。居民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煩惱食物的開銷,他們的房屋如果經過精心設計,也能達到極低的水電費支出。此外,美麗的森林家園可以很容易吸引到慕名前來的遊客,居民可以在自家土地上分享關於自然的知識與智慧,也會有很多人樂於付錢購買這些以愛為家人生產的高品質蔬果與野菜。森林家園能提供的好處還有很多,前面所說的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因此,我們這幾個月討論後,得出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先從各方面慢慢進行。其實若妥善規劃的話,台灣有許多地方是可以成立森林家園的,準備好在土地上創造家園的人,可以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獲得這些土地並開始建設。我們也可以呼籲政府支持森林家園的方案,並協助贈予土地給有心規劃的申請者。還有許多方式,像是國有地開放給民眾申請、收回荒廢多年的土地、收回受污染的土地以贈予等。另外,我們也可以和企業家、富人分享森林家園的理念,並邀請這些人捐贈出土地來一起規劃。而有些繼續待在都市的人,可以開始以各種方式美化與綠化都市,例如在自家陽台、屋頂、庭院、社區空間、街道、公園種滿野菜蔬果與食物森林等。」

 

女孩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一直在專注傾聽的人群開始出聲了。「森林家園的構想真的很好,我住進去的話大概會多活好一陣子。」一位白髮的老太太說道,這句話引起了許多人的笑聲,老太太笑著繼續說:「不過我們這些住在社區的人大概要先從綠化開始,不知道有沒有成功的例子呢?」

「若從社區開始的話,其實就我們目前查到的資料,是有成功的例子。」女孩的弟弟發言了,人群再次專注的聆聽。

「我們查到一個英國的古老小鎮,叫做托德摩登(Todmorden),這個小鎮原本跟一般的普通小鎮沒什麼兩樣,但現在已經變成很有名氣,號稱為『可以吃的小鎮』。人們走進這個小鎮時,會發現街道兩旁種滿了許多蔬果和藥草,每家的庭院也種滿了許多可以吃的植物,遊客走在路上時甚至可以隨手摘某顆草莓來吃。」

說到這裡時,人們驚訝地睜大眼睛,有人拿出手機開始查詢「英國可以吃的小鎮」、「托德摩登」的關鍵字。

「因為在2007或2008年時,一位叫做潘(Pam)‭ ‬的英國媽媽突然有了靈感,決定號召鄰居,在許多空地上種植蔬果,這個號召很快就召集了許多人。他們甚至開始和醫院、警察局之類的機構合作,在這些建築物的空地上種滿許多藥草之類的植物,這甚至幫助病人走出病房參與種植計劃,並改善了他們的健康。而隨著計畫的擴大,越來越多人看見鄰居的庭院不一樣了,於是也想來參一腳,有些社區甚至會偷偷互相競爭,看誰種出比較多食物。」

有些聽眾不禁笑了出來,男孩開心地繼續說下去:「當然,這是充滿友善氣氛的善意較量。重要的是,隨著愈來愈多的種植活動進行,提高了人們走出戶外並與人互動的頻率。而且他們有很棒的共同話題,例如『你上個月種的馬鈴薯如何了?』、『我們社區長了好多胡蘿蔔,你們要不要也來一些?』之類的內容,這些話題不僅拉近了距離,也讓人們更關注環境生態,因為要是小鎮環境不好,這些食物也會被污染。從2008年到現在,不過短短十年的時間,整個小鎮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可以吃的小鎮』了,而這一切不過是從一位媽媽開始。

「她還有上過TED呢!也有中文版,叫做〈帕姆.沃爾赫斯特:可以吃的風景〉!」聽眾中有一個人興奮地大叫,其他人紛紛用手機查看,其他沒有拿手機的人也好奇地圍成一圈,一起觀看這短短13分鐘的演講影片。

「哇!這個媽媽真的好棒!她看起來年紀跟我差不多嘛,也許我這樣的大嬸也可以來發起一個。」一位瞇瞇眼的歐巴桑說道。

「是啊,我覺得這個方法是可行的。我們也可以學學這個小鎮,如果我們先自己開始做一個『可以吃的社區』活動,做得好,讓別的社區看到的話,也會想來學我們。」一個戴著眼鏡的老伯伯慢理條斯地說道。

「我們也可以和其他社區交流看看,說不定會有人想出更棒的靈感,例如讓整棟大樓變成『可以吃的大樓』。我還有看過一篇關於新加坡都市種菜的報導,他們還會在天橋下種食物,這個活動叫做Edible Garden City。」一位高中生模樣的年輕人說道。

「真的啊?連新加坡那麼多大樓的地方都可以喔?」一位幾乎禿頭的老伯伯回應道。

「對啊!我認為台中其實是很有潛力的。我自己就住在西區柳川附近,晚上常常到柳川旁邊的步道遛狗。有一天我經過一棵樹時,很驚訝地發現地上掉滿了楊桃,這才發現原來這棵樹是楊桃樹!而且她平時都沒什麼人照顧喔,卻仍然結了許多果實,都快把樹腳蓋住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沒人撿來吃。於是我就撿了幾顆沒有摔破的楊桃回家吃,那味道很好喔,雖然沒有外面賣得那麼大,但味道很實在。只可惜最近柳川在整修,楊桃樹好像被移走了。」一位有養狗的人分享他的故事。

「沒錯,我自己是讀台中教育大學的。我們學校就有一顆很老的蓮霧樹和芒果樹,今年才各自結出了起碼好幾百顆的果實。那個蓮霧雖然長得小小的,很迷你可愛,但我撿了幾顆洗來吃後,其實別有一番滋味。不像現在有些賣的大蓮霧實在太甜了。」一位學生興奮地分享。

「其實啊,我的奶奶就住在台中北區育德里那邊。那裡有一個『育德里綠園道』,裡面的園道會開放居民認養一個個小花圃,雖然每個都不到幾坪大,但認養人會用心的對待自己的小花圃,每個都各有特色,有的還相當具有設計感。我去看奶奶時,總喜歡到裡面逛逛,裡面還真的開了不少鮮花,也種了不少果樹,例如橘子、枇杷樹、木瓜,甚至還有無患子樹喔!」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說道。
‭ ‬
「真的啊!那我們一定要找時間去看看,問那邊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分享森林家園概念的女孩興奮地說。

一個綁著辮子的女孩突然想到了什麼,響亮地彈了一下手指:「說到這些,讓我想起以前讀新竹的大學時,曾聽過新竹縣世興空氣品質淨化區由梧桐基金會認養的故事。他們與新竹政府合作,2015年成立了據說是第一座在公地種植的食物森林,大約佔地200坪。雖然土地不大,聽說裡面卻有50個種類、數量超過4500個的蔬果植物喔!」

「天啊!才200坪就有4500個了喔!那一個人吃都吃不完,還要拿去送鄰居呢!」一個媽媽驚呼道。

綁辮子的女孩拿起手機搜尋了一下:「對啊!而且他們還有臉書粉絲團呢!就叫做『食物森林』,根據上面的介紹:『食物森林是仿天然森林多層次的栽種方式,運用各種不同的自然農法及生物之間相生相剋的原理,達成省空間、保水、低維養及多種收成的效果,是最適合都市的耕作型態。安全糧食、綠化都市之外,還可藉由分享多餘創造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說得真好!食物森林的概念不也跟森林家園很像嗎?新竹都可以種了,其他地方還有什麼難的呢?」剛剛驚呼的媽媽興奮地回應。

「哎呀,我們應該來排個行程,把這些地方都去逛一遍參考參考……」、「我早上去慢跑時,還看到附近有人在屋頂上種紅龍果呢!」、「我在台北關渡的捷運站2號出口附近還有看過一個停車棚,上面爬滿了百香果的藤條,夏天總是掛滿了綠色的未熟百香果,每次經過都想偷摘幾顆……」

「其實,如果暫時沒有土地可以種菜也無妨,因為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可以吃的野菜。小時候,阿嬤就常常帶我到路邊採野菜回家吃。比如昭和草、咸豐草、黃鵪菜、紫背草和假人蔘等,無論涼拌、煮湯或是煎蛋都很美味。這些都是隨處可見的野花野草,只是大家都忘了它們是可以吃的。它們展現了大自然強韌的生命力,也代表造物者使人類永遠不虞匱乏的用心。我們如果能將這些知識找回來,那麼無論在哪裡,都不必為食物而煩惱。」一位年近七十,仍很硬朗的老太太說。

「對!我很喜歡和姊姊一起摘仙丹花,然後把它的花蕊抽出來吸上面的花蜜。」一個短頭髮的小女孩尖叫道。「我想起來了!我們去公園玩時也會拔酢漿草來吃!酸酸的!」、「牽牛花的花蜜也可以吃,我有吃過喔!」、「還有朱槿的花蜜也很好吃!」幾個小朋友爭先恐後地說著。

社區的居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熱烈分享他們在許多地方與都市角落發現各種可食植物的所見所聞。每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似乎都增強了人們的希望與信心,確認森林家園的概念是可行的,只差把這些小故事和小知識分享到每個角落,並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最終成為一個改變整體社會生活的真正實踐力量。

於是,這個社區的人們開始走出社區,到其他社區分享森林家園的資訊與概念。慢慢地,越來越多社區感興趣地加入了討論,甚至還有人主動召開了社區大會。許多社區的人都來參加了,不只是代表,還有高達七成以上的居民來聆聽森林家園與阿納絲塔夏的資訊。這些社區的人隨著碰面次數與討論次數的增加,社區之間偶爾有爭論,但都是在和平的氣氛下進行,且產生了更多的靈感火花。

【台灣的覺醒與行動】

原住民的智慧也被重新重視,人們開始謙卑地請教各部族的長老與居民,學習如何永續利用台灣的各種環境資源,重新了解台灣物種的特性與知識。越來越多人開始想辦法取得各種樹木與植物的種子,包括台灣本土的原生種果樹、原生種森林樹種、殼斗科樹種、各種野菜漿果等等。越來越多人善用各種廢棄物的容器——因為不想再製造更多垃圾——來種植各種植物,甚至學習怎麼在自家製作堆肥廁所與廚餘堆肥,因為土地需要更多乾淨的土壤加入。由於需求量的上升以及為了製作更好的土壤,民眾甚至要求更改公寓廁所的設計。很快地,有人研發出了一套新的公寓廁所系統,它不需要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就能讓整棟公寓的排泄物都集中在一個適當的地方,加入特定的菌種與廚餘堆肥,轉化為有機肥料供應給各個住戶,且不會有味道溢出或引來蚊蟲害獸;唯一的負作用大概是居民要時時注意自己每天吃了什麼,因為排泄物與廚餘的成份也會影響到土壤的性質。這些新增的肥料將會被小心地拿來孕育各個家庭的家族樹、以及未來將成為森林家園一份子的樹苗……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人拒絕再使用各種有害的化學物質,他們積極地學習如何用植物製作各種清潔用品,例如製作手工皂、苦茶粉、無患子洗髮精等。甚至開始學習怎麼用路旁隨處可見的苧麻葉子和其他植物纖維來紡紗、製作衣服與各種布製品;也有人開始學習怎麼用稻草來編織草鞋、墊子,甚至製作掃把等等。製作竹製品的課程大受歡迎,人們學習利用在台灣能輕易生長的竹子製作各種工具與傢俱,甚至有人開始研究如何利用竹子與榕樹建造「活的房子」。而榕樹的生長特性也被重視,有人開始利用榕樹來建造「活的橋樑」、「活的樓梯」等等,作為未來孩子們使用的「綠色永續設施」。事實上在印度的乞拉朋齊,當地人正是利用一種印度榕來建出活生生的樹橋,在當地潮濕的氣候可以連續使用500年而不腐壞。

除了這些比較明顯的變化,台灣的飲食與購物文化也悄悄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餐廳採用「鐵盒便當」制度,以鐵盒代替外送便當時用的紙盒;越來越多飲料店提供當地現產的新鮮現製蔬果汁,並以各種優惠政策鼓勵顧客自備飲料杯、吸管與提袋;目前也有人發起了「小琉球飲料杯循環系統服務」,該服務會提供參與計劃之飲料店免費的環保杯,讓客人可以使用後歸還,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案,將來也會有人設計出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類似環保制度。

而現有的商店形式也產生了各種變化,越來越多人成立所謂的「零包裝商店」,例如新北市三重區第一家推廣「無包裝、散裝」概念的商店叫做Unpackaged,這家店並非如一般超商分袋包裝販售,而是讓顧客自備容器來裝產品,許多產品可以用秤斤論兩的方式購買,讓客人能依照自身需求購買適合的份量與支付相應的費用,達到「環保購買並買多少吃多少」的理念與效果。而在穿著上,人們開始重視那些二手、有機、免費的商店,也有人定期舉辦交換衣服的活動,甚至有一位澳洲歸國的設計師在桃園開了一家公益二手衣店,策畫「人人都會環保時尚」計畫,也與一些社區裁縫師合作,讓人們了解過量衣物消費所造成的問題,並鼓勵大眾接受二手改造衣物的設計;也有人學習荷蘭的「Lena衣服圖書館」概念,設計出更環保與便利的衣服租借機制,並有效降低了人們購買衣服的需求量。

而政府也樂意將大幅降低的垃圾處理成本,轉為補助這些環保制度的獎勵金。隨著越來越多人瞭解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丟棄的每個垃圾積少成多後都會變成巨大的污染問題,台灣人們不斷創新,研發出一套又一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新環保制度。甚至有人成立了公司,專門投資清理海洋或陸地上的垃圾問題,也有人致力研發出許多更乾淨的產品。這些創新的嘗試有不少獲得了成功,甚至吸引其他國家前來觀摩取經。

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台灣和日本的地理環境一樣,都有豐富的地熱與溫泉資源。居民將開始積極研究當地溫泉的特性,並善用這些天然資源作為身心舒壓的管道與觀光的資本。除此之外,北部與東部的居民善用地熱資源,並研發出了成本更低、污染性更低、發電效率更高的地熱發電技術與系統,使台灣可以更有效率地運用地熱達到綠色永續發電的效益。現今在國外已有成熟的鑽井技術,能在不誘發危險地震或污染地下水源的情況下,安全地取用地底深層的地熱資源。與其他類型的發電廠相比起來,開發和運作一座地熱廠的投資成本與其造成的整體污染程度是相當低廉的。若維護得當的話,一座地熱廠的使用年限可以輕易超過40年,也有可能用到60至80年,義大利甚至有使用超過百年的地熱電廠仍在持續運轉中,如位於托斯卡尼俗稱惡魔谷的拉爾岱雷羅地熱廠。

很快的,隨著人們對地熱資源有愈來愈多的正確認知與支持度,台灣順利通過了第一部地熱專法,並迅速吸引國外的投資與技術交流;也成立台灣的第一個地熱發電研究單位,除了更詳細地掌握台灣的地熱分佈點,也致力於培養相關人才、開發更有效率與低成本的地熱發電技術系統。

而這一切變化,都是在為未來的森林家園生活所做的練習與準備……

【台灣的新工作團隊】

當地政府的議員與立委很快地注意到這種前所未有的新現象,甚至前來探查是否哪個新興的黨派在搞什麼名堂。但之後,議員與立委很快地瞭解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必須支持「一公頃森林家園」的理念,否則人們將會投票給其他表態支持的候選者。但越來越多的居民決定自己推出代表,因為這些人才是真正了解阿納絲塔夏訊息並熱愛自己家鄉的人。這些人民推舉的議員與立法委員很快地進入了政府體系裡,他們全力宣傳、爭取並支持「一公頃森林家園」的法案,並在各處推動相關的教育工作坊,讓民眾學習怎麼種植出一座完整的森林家園,也努力在民間培訓阿納絲塔夏社區規劃者,以便能產生更好的家園規劃方案……

而隨著新光明能量產生的新意識,國家會做出很多前衛性的改革,例如重新評估以經濟成長為主的施政方向,不再以GDP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唯一指標,而是改以「人民的身心健康與幸福指數」作為新的國力衡量指標。光憑這一點,就會改變很多施政項目的重點與方向。

新的衡量指標,會將人們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心靈幸福指數與獨立思考能力作為重要參考依據,而自殺率‭/‬兇殺率、憂鬱指數、孤獨指數、暴力指數則會成為反指標,它們呈現出人們的身心狀態是否健康平衡。根據這個衡量國力的新準則,新意識的工作團隊將會著重於建立一個能讓人們健康安心並幸福生活的環境系統,包括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源與純淨飲食、低程度的環境噪音、低污染的生活環境、低成本的生活費用、使心靈感到平靜的景觀,而住家周遭的綠化與森林家園正好符合這些要求。

另外,新政治體系與工作團隊會避開名與利的陷阱和老舊的政治鬥爭,各個團隊將會彼此合作,做出符合全體最佳利益的決策與行動。

在未來的幾年內,傳統的政治意識型態會開始瓦解,因為它們無法在新的能量中生存,也不符合人們對於新意識的期待。人們會開始注意並支持新意識的工作團隊,這樣的工作團隊有幾個明顯的特徵,第一個是誠信,人們將有這樣的共識:誠信是成功的第一要點,而公開、透明、清楚的帳務資訊也將是其指標之一。

第二個特徵,是對自然的關懷意識。工作團隊將設立有利地球母親的法案,因為他們知道,照顧好腳下的土地就等於照顧到其中的居民與萬物。

第三個特徵,行事的效率性。一個仁慈而光明的平衡團隊,會輕而易舉地看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因為他們跳脫了舊有思維的框架,也不會有過去陳舊意識的包袱。另外,由於這樣的團隊尋求的是對全體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多數人將會支持他們,甚至是那些昔日的敵人,因為他們看見的不是另一個想貶低異己以壯大自身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想要為所有人謀求最高利益的公正團隊。

還有一點,新意識的工作團隊將會與新一代的孩子與年輕人合作,他們知道在新能量中出生成長的孩子們,擁有純淨的意識與未被屏蔽的歷代智慧。團隊會邀請孩子們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會給孩子機會創造如俄羅斯謝琴寧學校的學習環境,而孩子們會做得相當好!看著吧,這過程已經開始了,注意孩子們的早熟與獨立自主的訊息,然後一起參與時代的變化吧。大人們也將從中獲益,喚醒他們體內沉睡已久的智慧。

【台灣的森林家園與家族之書】

隨著這一切變化,台灣低海拔地區將重新被森林覆蓋。這片森林乃是台灣新意識的顯化,是由覺醒的人們親手種下,並和地球母親一起合作共生的產物。它們是俄羅斯的阿納絲塔夏所描述過的祖傳森林家園,這次人們充分憶起了關於大自然的智慧與知識,而再次和諧共生。一座又一座的祖傳森林家園會為居住其中的人們,回饋無盡的滋養、愛與財富,正是人們一直所渴求的香格里拉、天堂家園。

台灣人民會選擇不再興建大樓,而是開始拆除多餘的大樓與其他不必要的建築物,以清出空地來復育森林家園。各地區的民眾會自發性地集體向政府提出一公頃森林家園的企劃書,他們會與建商們溝通合作,建商們最終會將土地歸還給當地的居民,並協助居民打造出祖傳森林家園聚落。

有些地方的土地面積比較小或破碎,因此有許多人提出了各種可行的折衷方案,例如其中一個方式是成立「家園聚落社群」:幾個家園合起來共用森林,這樣每個家園就不需要高達一公頃的土地,每個家庭也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決定土地的大小。有些平地的土壤較肥沃、生長期長,可以採用這個方法。這方案主要可以在平地較少的地區實行,處處都有家園的聚落帶,形成綿延不絕的家園,有些家戶可能會耕種一兩田畦傳統的水稻,稻田連接水池,池邊是自己親手種植的菜園;而在其他土地面積較大的地區,家庭則可以擁有一公頃的土地,森林帶來的收益讓他們永遠不再擔心匱乏。

當都市人們開始在原來的建築基地上種下森林時,鄉村的居民也在做同樣的事,甚至是那些昔日的農業地區也會開始將部份農地轉為森林區。理由很簡單,這樣做的好處將多於農民們一年辛苦務農所得的一切。

因為若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無論種植的經濟作物是豐收還是欠收,許多農民都無法從中獲得太大的好處。讓我們回想一下,在豐收時期,農民擔憂的是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崩盤,而在欠收時期,農民擔憂的是增加的農事成本……。他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翻土施肥除草播種,老農甚至會灑下大量的農藥,結果連自己的健康都賠進去了。而消費者也經常疑慮這些作物的品質,而寧願轉而去購買較高價的所謂有機產品,但卻也時常無法完全確定這些「有機產品」生產過程的品質。除此之外,農民們還必須面臨進口農產品的低價競爭,而消費者對這些進口農產品的品質就更不能確認了,但許多人還是會因為價格而去選擇較便宜的進口貨。

結果就是台灣開始依賴進口的食物,而本土的農地生態則越來越惡化。許多農地被轉售給利益團體,而這些團體不斷開發台灣寶島的珍貴土地,有的蓋起了工廠,有的變成了所謂的豪宅,結果得利的只有少數的一些人,被犧牲掉的卻是所有的台灣人。我們原本應享有的乾淨空氣與水源,原本擁有的自然美景與豐富生態,就這樣消失了,留下的是高攀不上的地價與房屋價格,年輕一代的人負擔不起而只能變成無殼族。

而這些地方的市容也因為毫無統一的建設規劃而益發雜亂,空氣與水源的品質也益發惡化……長期下來,就變成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台灣城鄉面貌了。在鄉下地區,許多農地單調而毫無生機,老房破敗只剩老人留守,因為年輕人不會想留在這種生態被破壞而失去生命活力的偏遠地區;而在城市地區,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陣人群,相比之下則似乎熱鬧繁華多了,但只要我們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非如此。一棟棟公寓裡,許多人住了好幾十年也不知道上下樓鄰居的名字,許多人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每天煩惱的是這個月的薪水扣掉水電費、各種稅費、食物費用等各種日常開銷後,是否還能帶自己與家人出去玩?孩子的學費是否繳得出來?年邁家人生病了,他們的醫療費是否能負擔?這正是現今許多人所面臨的困擾。

然而當我們轉變思維,開始復育森林家園時,上述的惡性循環將被打破。這些受到精心照顧的森林家園除了台灣原有的樟楠樹種與殼斗科樹種以外,也種植了各種原生種果樹,使居住其中的人們能在一年四季中,按照造物者的設計依序品嚐大自然的美食。這樣的森林自然會吸引到各種生命,例如台灣黑熊、石虎、梅花鹿等,這些美麗生物每次的出現都為家園居民帶來很多正面的情緒。因為有人們用心孕育出的一座又一座森林家園,動物因而有充足的食物與棲地,食物缺乏不再是問題。如同阿納絲塔夏所描述的,人們與動物不再互相害怕提防彼此,也不再互相憎恨或傷害,動物會開始親近人類。人們將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不像現在的「你爭我奪」。野生動物將會不時拜訪住在家園的居民,不是為了覓食或破壞作物,而是因為對人類的愛而親近人,讓人們很開心。

森林的復育會一併解決很多問題,包括環境生態的保育、改善食物與居住的品質、降低能源系統的消耗等等。而新一代的孩子,會自然地選擇親近大自然,並從大自然的力量與教育中得到啟發。新一代孩子們不再只能透過標本認識生物的名稱,不再只能從圖鑑認識一草一木,而是在森林家園中親自接觸到美麗友善的動植物,近距離觀賞梅花鹿群奔跑起來的靈巧身姿,見識到生命的力與美,也會在陽光灑下的草地上看見到處翩翩起舞的各種彩蝶,親身體驗到台灣「蝴蝶王國」的美稱從何而來。當夜晚降臨時,人們會走出戶外,在呼吸涼爽清淨的空氣時,聆聽著河邊傳來的陣陣蛙鳴,欣賞著在黑暗中閃耀著光芒的螢火蟲之舞;而螢火蟲之上,是由繁星組成的銀河。

各國的觀光客將因為台灣出現的改變慕名而來,他們會想要參觀一座又一座的森林家園,品嚐居民們用愛孕育的美味蔬果,近距離觀賞友善的野生動物,看著孩子們在森林學校中歡快的遊戲學習,並驚嘆於人們的成熟與優雅的智慧言行。台灣會實施限制觀光人數的政策,以重質不重量的方式保護珍貴的森林家園。而幸運被允許進入台灣的觀光客回到母國後,會向親友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並以在台灣被激發的強烈希望與渴望開始呼籲、行動、創造屬於他們的祖傳家園。而亞洲各國,如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的居民,也會憶起祖先的智慧,而開始建造出一座又一座的森林家園,甚至會來台灣交流各種民俗技術與討論自然資源的運用,台灣也會樂意到各個國家分享森林家園的經驗與自然的智慧。

森林家園的居民會開始寫出一本又一本的家族之書。家長會為自己的孩子寫下他們的所見所聞,並將他們犯過的錯誤與從中學到的智慧化為一篇篇生動而精彩的故事。每個家園一代又一代寫成的家族之書將會是孩子們珍貴的知識來源之一,也使人們不會再重蹈先人的覆轍。而這一切,都是透過各地人們一個又一個的自發性行動,所累積出來的巨大改變。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採取行動,從關注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美麗植物與其用途開始,從自備餐具與環保杯開始,從自製或使用手工皂等環保清潔用品開始,從參與淨灘、淨山活動開始,從善用各種廢棄容器作為盆栽,種植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棵家族樹開始。甚至即使還沒找到土地,我們也能開始寫下一頁一頁的故事,作為家族之書的第一節篇章。

讀者們現在閱讀的這篇文章,寫自於幾位台灣女孩,裡面的許多材料正是取自於她們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所見所聞。而讀者們將會受到這些故事的啟發,成為開始行動與創造出這一切意象的先鋒,並吸引許多人參與行動……如同幾隻美麗的蝴蝶舞了舞翅膀,在遠處某地的風暴卻因此而生……只是,這次是充滿了愛與光明意識的風暴,席捲了台灣這塊美麗的寶島。而在風暴過後誕生的,將會是在人們心中生根茁壯的光明之芽,以及一座又一座新生的森林家園。儘管會有許多黑暗意識或保守勢力奮力想毀壞這一切,會有各種人或媒體以各種嘲諷、悲觀的說法與謠言,試圖說服人們這一切在台灣都不可能成真。然而,這只會讓更多人堅定地朝向光明意識,以實際種出第一棵家族樹的行動來證明: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創造出實際的改變,而隨著一個又一個人敢於追隨心中的渴望並參與行動,最終便會造成美麗而不可思議的巨大改變。

Comments: 8
  • #8

    廖苑如 (Wednesday, 22 April 2020 19:34)

    謝謝你們!
    一起為更美好的世界做更多事。
    大家的生命都更豐盛。

  • #7

    Andy (Friday, 06 December 2019 16:15)

    隨著鳴響雪松這個正在發生的故事,被越多人得知,就越多人在生命中種下祖傳家園的夢想。俄羅斯正在實行了,顯示這是可以被實現。台灣是我們夢想的家園。

  • #6

    Tea Chen (Tuesday, 02 April 2019 14:12)

    這才是心中所盼的生活,熱切的希望能成真~
    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想辦法親身力行,動起來!

  • #5

    GU,LI-MAN (Sunday, 10 March 2019 11:12)

    大家一起行動!不嫌晚!你們的分享讓我看見好多來自國外的愛與和諧的故事!支持!我也一起行動

  • #4

    (Wednesday, 20 February 2019 17:18)

    渴望成真

  • #3

    Alena (Wednesday, 20 February 2019 06:15)

    支持支持~~~~~

  • #2

    Yanae Yang (Monday, 18 February 2019 05:03)

    為大家的觀察、決心和激情,以及行動力點讚!
    香港需要同樣的決心,把一些有志于社區轉化的同伴聯合起來,形成自己的香港新意象。

  • #1

    黃仁懋 (Saturday, 16 February 2019 18:12)

    支持這個構想,大推